四、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助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从该政策现实运行情况来看,阻碍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发挥效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知晓度是指社会对其政策是否存在、政策内容、政策实施对象和政策执行条件等相关内容的知晓与熟悉程度。民贸民品企业和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对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知晓度高,就有助于民贸民品企业用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知晓优惠政策,有助于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感恩教育,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提高其内生动力。可是,从实际调研情况看,不少生产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民族地区民众、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均从未听说过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即使有部分企业听说过这一优惠政策,但对这一优惠政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者对政策细节并不清楚。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民贸民品企业的销售额低于企业全部销售总额的60%则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因而有些企业虽在生产民族特需用品,却并不知晓这个最低比例,致使申请不成功成为民贸民品企业享受不到该优惠政策的因素。也有部分企业有申请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意向,但其对这一优惠政策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等相关规定并不清楚,致使有申请意向,而无实际申请行动。甚至,出现了个别企业享受到了民贸民品优惠政策,但把通过优惠利率贷款申请到的资金挪作他用,致使这些民贸民品定点生产企业的资格被取消。(二)政策效果呈扶优限劣之势,导致民族内涵丰富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从政策的实际效果看,多数获得贴息优惠政策的企业都是竞争力和实力较强的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14]这在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民族医药和清真食品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许多民族特点浓的中小企业,如针纺织、服装、鞋帽类等普遍存在贷款难、贴息难的问题。究其原因:第一,这些民贸民品企业多处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民族地区,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市场份额不足,竞争力弱。金融机构鉴于资金安全考虑不愿意贷款给这些企业,使得这些企业获得贷款难,更是无法享受到优惠政策。第二,大多数中小民贸民品企业在资产规模、财务管理等指标上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条件要求,尤其是缺乏土地、房地产等有效的担保抵押。调查表明,许多中小民贸民品企业贷款意愿较强,但由于土地所有权和厂房所有权的分离,即建厂房的土地不属于企业,导致企业不能以厂房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三,贷款期限过短,使得生产周期长的民贸民品企业在一年内无法归还贷款,而且一年的短期贷款根本无法缓解中小民贸民品企业的资金压力。由此,金融机构对有资金缺口较大的中小民贸民品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也就使得优惠政策惠及不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民贸民品企业。第四,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也是制约民贸民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因素。民贸民品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时间紧、额度小、信贷需求频繁等特点,因而,各银行基层信贷人员必须在众多民贸民品中小企业中做出择优选择,这就相对增加了银行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加之优惠贷款资质审核程序相对较多,贴息资金审批程序和申请材料较为复杂,也使得银行对民贸民品中小企业放贷采取审慎态度,积极性不高,因此一些企业难以享受优惠政策。(三)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为了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制定了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政策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之相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严格地规定了资金的用途和使用方向,不得挪作他用。根据2017年财政部的文件规定,中央对民贸民品贴息贷款优惠政策所实行的是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方式。这项规定使得民贸民品贷款贴息由原来的中央直接安排、专项资金安排转为地方统筹、转移支付统筹安排,从而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地方如何支付贷款贴息?是逐级转移支付还是设立专项资金,相关文件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该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弹性过大,使得难以达到规定的政策目标。学者贾晓俊的研究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均等效果,甚至可能造成更多的不平等。[15]汪 戎、常斌也认为,基层政府拥有多重目标,在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下,基层政府会凭借自主支配权挤占、挪用这部分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从而使得上级政府难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意图难以实现。[16](四)内源驱动力不足阻碍民贸民品优惠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当前,乡村经历了行政式精准扶贫的输血阶段后,要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获得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乡村具备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也即内生发展能力。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出内源式驱动力,才能使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可是当前民族地区的内源式驱动力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政策设计、科技支持、金融帮扶最终要通过当地农民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砖瓦基石。可是调研发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农民还不能掌握发展选项的决定权、发展进程的控制权、发展利益的享有权。第二,农业内卷化、农村空心化、农民原子化的态势并未减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撑不起乡村振兴的一片天地。第三,还未实现从外部资源、外部主导到内外资源、地方与超地方的勾连。 五、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一)培育社会理性,强化政策认知,提升政策理解度针对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社会知晓面不广,政策理解度不高的现象,必须加大对该项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面和了解度。首先,采取多样化的政策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型传播媒介相结合,共同出击,互为补充。制作宣传小册子分发给政策相关主体,如民贸民品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少数民族群众等。同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政策知晓面。还可以树典型,对充分利用好优惠政策助力乡村振兴,为民族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民贸民品企业(如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专题报道和经验推广介绍,从而提高政策理解度,带动更多的民贸民品企业用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其次,建立多方沟通交流平台。可由省政府办公厅主持,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工商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优惠政策在民贸民品企业中的落实情况,民贸民品企业生产经营动态,遇到的资金问题和技术困难等。通过联席会议组织学习优惠政策的相关政策文件,增强各级领导和中小企业对优惠政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落实优惠政策。(二)优化政策结构,完善政策机制,促进政策公平第一,从政策客体的角度看,要加强民贸民品企业自身素质,提升发展能力。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作用对象主要是民贸民品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贸民品中小企业尤其是民族工艺品企业,要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彰显民族文化底蕴,树立民族文化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民族地区更多民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的民贸民品企业才有能力用足、用活优惠政策。第二,从政策主体角度看,要充分发挥沟通、协作、指导作用。政府、银行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尤其是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的政府,应想尽办法充分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工作,使金融机构和企业充分了解优惠政策的各项内容。人民银行扮演信贷政策的“窗口”引导作用。它通过充分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再贷款、再贴息等引导调整金融机构信贷投向,调动其积极性,最大程度满足民贸民品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第三,从政策内容看,要完善政策规定,提高政策效益。要明确优惠利率贷款种类和期限。民贸民品企业所有流动资金贷款建议全部实行优惠利率政策,贷款期限由一年期的优惠政策限制性规定延长到1至3年,并根据实际情况,人民银行可以适时做出调整。第四,从政策运行机制看,简化程序,调整民贸民品贷款运行机制。近年来部分小额贴息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效率较高,运行机制较为顺畅。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要积极向其学习,简化程序,调整其运行机制。如取消前置审批和逐级审核贴息的环节。建议减少贴息资金申请,市州级民宗部门的审批环节,由县级民宗部门直接将相关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汇总报送省级部门审核,并建立起电子化企业档案和证照审批APP。(三)突出省级政府以自主支配权为基点的资金分配机制改革“十三五”期间,民贸民品优惠政策作了重大的调整,这集中体现在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上,即由均衡性转移支付取代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其目的是给予省级政府完全的资金自主支配权,各省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配置民贸民品优惠政策配套资金。然而,有的省份却出现挤占或挪用该资金份额的现象。为应对这种变化,以避免出现政策执行偏差,有的省份就进行了设立省级民贸民品专项资金的试点,以适应民贸民品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由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到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改革。如贵州省就采取了设立省级民贸民品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的做法,2016年以来,贵州省获得中央、省级贷款贴息专项资金9.05亿元,撬动贷款400亿元,扶持382个民贸民品企业发展。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试验,既有利于省级集中统筹管理贷款贴息资金,避免层层转移支付中可能出现的挤占、挪用等现象,确保优惠政策始终能够及时兑现,也有利于科学分配贴息资金,避免层层转移支付中因贴息资金结算滞后于预算所带来的分配上的盲目性,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因而,专项贴息政策就能推动民族地区加快产业发展。具体来说,该专项资金,可根据上年度优惠利率贷款发放余额和贴息比例测算编制下年度贴息预算,贴息资金当年如有结余,抵减下年度预算;如因贴息贷款实际发生额超过预计数出现贴息资金不足,由省级财政及时安排补足,并在下年度预算弥补。(四)充分激发内源动力资源首先,构建利益共同体。要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将民贸民品企业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民众生计联系起来,结成发展共同体,并以股份制、合作社形式来实现利益合理分配和利益协调,充分调动地方性资源,充分了解民族地区本土性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长效利用各类资源,以使其不被滥用和过度开发,使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民贸民品企业自主探索结合起来。其次,以参与促认同。开发各种参与渠道,以民族地区民众为核心,以协商民主为制度设计,促进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民贸民品企业需要尊重本地就业者的发言权,设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多方力量和组织平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方政府应构建起多种参与渠道,让民贸民品企业和地方民众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培养起认同感,整合共同的情感与心理纽带,涵养出共同的认同资源。参考文献:[1]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编.“十二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人民网.习近平要求乡村实现“五个振兴”[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716/c1001-30149097.html,2018-07-16.[3]张军以,戴明宏,王腊春等.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J].中国岩溶,2014(4).[4]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1).[5]张丙宣,任哲.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张文明,章志敏.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2018(11).[7]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8]Slee B,J.D.V.D.Ploeg,A.Long,“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y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Born from Within:Practice & Perspectives of Endogenous Rural Development,1994.[9]Ray Christopher,Culture Economies,Centre for Rural Economy,Newcastle University,Newcastle,England,Research Report,Retrieved April 20,2012,http://www.ncl.ac.uk/cre/publish/Books/Culture Econfinal.pdf.[10]Ward Neil,P.Lowe,J.Murdoch,“Beyond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Models:Networks in Rural Development”,Agricultura Y Sociedad,No.33,1995,pp.23-24.[11]张湛.多维视角下的民族经济融合:内在机理和实现途径[J].青海民族研究,2009(1).[12]Ray Christopher,“Endogenous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Reflexive Modernity”,Journal of Rural Studies,Vol.15,No.3,1999.[13]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编.“十一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4]陈利军.对新形势下支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的思考[J].北方金融,2017(12).[15]贾晓俊,岳希明.我国不同形式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16]汪戎,常斌.政府间均衡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学术探索,2015(7).责任编辑:杨春蓉